Thursday, December 25, 2008

作者是誰?(之一)

chit按:有人傳來一文章,原文為簡筆字,道是在網上見的。不見作者姓名。
我很想知道──作者是誰?

· 關於劉秉忠
對於劉秉忠的瞭解,我主要來自於《儒僧傳說》以及《元史——劉秉忠傳》、還有秉忠的詩詞,主要來源是其《藏春集》。其中,最為可信的,應該是《元史》。
我來簡單的寫一下吧!一直以來,在漢族知識份子的眼中,相信劉秉忠絕對不是同道,他幫助忽必烈平定天下,入主中原,他或許就是在那些以中原為正統的知識份子心中的“漢奸”,可是,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這樣的一件事情,當大勢無法遏制的時候,我們是因勢利導,還是逆天而行?
那些逆天而行的人,往往被後世稱為英雄,被人敬仰著,即使不是英雄,也是義士。他們在歷史的洪流面前,做著無畏的掙扎,最後的結果,是犧牲了自己,可是卻沒有阻止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景的出現。
可是這些逆天而行的人真的如此偉大麼?風虎雲龍純偶然,欺人青史話連篇。江山代有英雄出,各苦生民數十年!這就是對這些英雄的最真的書寫吧,或許有人會說,他們是為了理想而戰,抒發出了民族的氣節,從長遠來看,他們的行為還是值得肯定的,可是,我要說,對於一個人是否是英雄的評價,並不是他們對於歷史有什麼影響,而是對於同時代的人,能否帶來所謂的真正的安生!
由此來看,如同秉忠這樣的因勢利導的漢族知識份子的行為,才是真正值得肯定的,正如在儒僧傳說中,劉秉忠那一番言論“以儒道束縛蒙古鐵蹄”“以儒心問儒,以儒心正儒”。在蒙古的鐵蹄踏遍中原的同時,他以儒學征服了蒙古的思想,使得蒙古的皇帝在至聖先師面前,只能謙卑的低下頭。在這裏,我大概要插敍一段關於儒學的東西,其實,一直以來,人民對於儒學有著實在太深刻的誤解,可是,事實絕非如此,如果你用心讀一下儒學的典籍,你就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儒道。儒學是一種相當好的學說,它總結了歷史、人心的規律,對於治國是有著莫大益處的,裏面的道理,對於做人,處事是相當有指導作用的。如果大家真的用心去閱讀一下《論語》,當然,是在老師的指導之下,因為現在的儒學典籍以我輩的知識積累,想要讀明白已經很困難了,你會發現,這本書中所傳達的知識,早已經滲入我們民族的血液之中。即使是後期的程朱理學,也決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,其中的某些思想,是值得我們學習的。
我們回來依舊說劉秉忠,他修于儒、成於道、皈於佛,又稱藏春真人、子聰和尚,初名劉侃,有一弟弟劉恕,也就是劉秉恕,兩人都對元王朝作出了相當的貢獻,並且都終於職位,秉忠享年五十有九,其弟享年六十。
至於他是否有珍情這樣一個紅顏知己,我就不清楚了,因為珍情只是出現於《儒僧傳說》,而《元史——劉秉忠傳》並沒有提到,只是提到了劉秉忠的妻子竇氏,史書贊曰:有婦德、識大體!而我在其《藏春集》中,有首詩,叫做《寄全一庵主》,而在小說中,全一庵主就是珍情,因其經歷了人生太多的大起大落,所以便入了道門,可是她一心希望同子聰共結連理,好奇怪的情侶,是吧,一對相親相愛的和尚同道士。而在《藏春集》中,有大量的詩詞是描寫男子對於女子的相思,想必,歷史上真的存在珍情這樣一個人物吧!由此,我對於竇氏的命運是相當的同情的,嫁給了一個根本不愛自己的人,卻要強顏歡笑,包辦婚姻害死人啊!
秉忠在輔佐忽必烈的時候,選拔賢才,幫助忽必烈爭奪王位,修定禮法,依據傳統的儒家理論,修建宮殿,可以說,他是元王朝統治的奠基人。他一生命途坎坷,經歷了無數的大起大落,尤其是於感情上,顯得頗為無力!
而他的死亡,則也是一段傳奇,他於自己的佛室中,臨死之前,撫琴高歌,天明乃休,直到僕人進去,見其坐在蒲團之上,以為其睡著了,許久才發現,秉忠已然坐化,享年五十有九!
而珍情的命運我也交代一下,上面的那份信是我虛構的,我古文功底還是不好,寫成這樣,已經是殫精竭慮了,算是我對於珍情的追思吧,她在一次去見劉秉忠的時候,遇到忽必烈有危險,為了救忽必烈,為箭所傷,由於無法救護,最終死亡,大概是在四十左右,其實,那時秉忠已然基本完成三件大事,兩人本可結合,無奈造化弄人!
珍情原名完顏珍情,乃金大將完顏仲德之女,有一同胞兄弟,全名完顏伯誠,乃秉忠少時好友!在秉忠逝去後,忽必烈悲痛無以復加,為秉忠出喪,封賜,可是,斯人已逝,再多的封賜還有什麼意義呢?元帝國的後繼君主們,對於秉忠也是憧憬有加,也在不同時期封賜了不少榮耀的光環,而我看來,真正令秉忠欣慰的,就是元帝國已然為儒學征服,天下得以安康,我用宋儒張載的橫渠四句來評價秉忠,是很妥帖的!
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!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