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December 30, 2008

新年到

年至歲晚。

前天夜晚,29/12,坐在一個小露台上,半杯清酒後,聽寂寞的男孩對他心儀的女孩說寂寞。
我似是局外人又不是局外人,看著夜風中的那個女孩,她靜靜地抱著咕辰倚著牆,耳裏聽著他的碎語,眼睛望著我背後的那盆植物。
一次又一次的邂逅,一回更比一回低地墜陷煙塵…
酒意讓他的話句如絮
連「始終你最好」這個完整的句子也悄然遠去
他再也不能對她說出口。

忽然想起<風雪夜歸人>裏的那句台詞:
天上有兩顆星星,一顆在天這邊,一顆在天那邊…

天上有沒有星星?
夜霧中,我不知道海面有沒有倒影。
郤記起很久很久以前的一首歌詞:

在這習習的晚風裏,我在追憶失落的過去
在這漾漾的波光中,我在尋覓殘留的痕跡
曾經是星星月亮般親密
古老的神話傳說它們永不分離。
可是為甚麼、為甚麼
我急急來時,你總是怱怱而去
你是月亮,我是星星…
我是一顆啟明星,遙遙在天際
你落時,我才昇起
幾億光年的相隔
無法相聚…

昨日凌晨,30/12,聽到的是「俗塵渺渺天意茫茫將你共我分開」…
今日凌晨,31/12,收音機傳出的歌聲郤是「只能在夢裏牽手、如何放手」。

剛才,有人來電話,邀約晚飯後同觀維多利亞海峽上空的除夕煙花。
我只能虔意言謝──呵,我要陪老媽。
還有,我要找一首忘了名字的歌
裏面有句:
天上有個太陽,水裏有個月亮
我不知道、我不知道哪個更圓、哪個更亮…

新年到,謹祝各位──
緊握身邊人的手
聽一首如意慰心的歌。

Thursday, December 25, 2008

相愛不相親

相愛不相親,可以嗎?
本來,「親愛」是一個完整的常用詞,泛指。
相親相愛,多了那個「相」,有點像臉貼臉;已是形有象的特指了。
至於「彼此懷相愛之心,不能盡相伴之緣」的子聰與珍情,用他倆的經歷,道是可以相愛不相親。
一個在明白了的現實中盼望,一個在百種百樣的面對中蹉跎。
(雖然,他倆在心底……也是滿懷希望、期望能有相親相愛的日月。)

相愛不相親,一聽就教人有點心酸,原因就是中間隔著的那個「不」!
一個分外無奈的不。
咱們又可以回到子淘的「兩個相愛的人,又怎麼分得開」、「分得開就不是真愛了」上面來。
看似相愛不相親的珍情和子聰,說到底,兩人又幾時分開過?

思念、牽掛、跟蹤、探訪、明白、理解、信頼、體諒……將兩顆心親親相連。這真的是「真愛」。
不能相親,沒能朝朝暮暮在一起,才會有「金風玉露一相逢,便勝郤人間無數」的淒美詩句。
好多愛情故事能撩動人心,也就是衝著相愛不相親的那個「不」裏出現的種種阻礙,來細數世情。
世情,其實就是「殘酷」的外衣。

燦爛華美得令人眼花撩亂的外衣,裏面包藏著太多太多,從至善到至惡…
看你哪樣去懂得。

我喜歡相愛不相親的灑脫,憎恨世情的干擾。
郤更明白老輩人留下的諄言:世事不如意八九。
(呵,八九!為甚麼不是一二?)
即使有相愛不相親的事發生,也能委屈地理解。

作者是誰?(之二)

chit按:這部分應在<關於劉秉忠>之前 。誰能告訴我──作者是誰?

· 與子聰書
子聰:與爾相別,已然三載,不知足下現今安好?卿遠在異地,然時刻關乎汝之行蹤,前日聞的汝隨宗王遠征雲南,城破之日,汝諫言宗王,全城中之百姓,如此,余心甚尉。
余作此信之時,月朗風輕,思汝之心,無法遏制,無奈,唯有作此信對汝傾訴珍情之心,以寄託余之思念爾!不知他日,汝是否得見此信,而得以拆見之時,吾又否安在?
餘心近日常感不安,維掛念汝之安危,汝隨宗王,南征北戰,指點江山,常身陷危難之中,吾常與夢中,同汝訣別,待蘇醒之後,只感淚濕枕被,事後,聞人報汝之安然,想來,是餘多心;而汝身骸之蕭然,亦吾常念!
每慮及汝,吾常念少年時光之安樂!尤記當時,汝與伯誠吾兄,同讀於西窗,共習孔孟之道,研經世之學,不亦樂乎!我與汝初見,亦是當時。汝為質子,吾兄為伴讀,雖身份各異,然情如同胞兄弟,學業之餘,騎馬射箭,談論世事理念,不亦樂乎!
子聰雖為漢人,然目光遠大,胸懷開拓,吾等佩服之致,如汝所言,如能以赤子之心安撫天下眾生,何必正統!吾兄妹二人,原為完顏之後,而汝之宗王,為蒙古忽必烈王。
回想少時,汝之言語,以今日視之,應屬天意!少習《周易》,喜看《經世書》,專研六甲術數,直到如今,輔佐宗王,平定天下,框定版圖,子聰果不其然也!
追憶上次相見,吾曾問汝:何日,吾與汝可攜手同遊,忘卻世間紛爭!既彼此懷相愛之心,為何不盡今生相伴之緣!汝言:汝當有三事必為。汝要以儒道束縛蒙古鐵蹄,使華夏重得昔日平和,使百姓安居樂業,以儒心問儒,以儒心正儒。汝為宗王招攬天下賢才,為之講授儒家經典,定禮法,修曆法。
歷時近三載,吾有幸看到汝之願一一達成,實乃天下百姓之大幸也!而吾不知,吾之願望,是否有得償之日。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,所謂子聰,在水一方!今夜執筆,書此荒唐心思,不知子聰能否相見,及見之時,吾是否在君側,維珍情之心聰!
珍情

作者是誰?(之一)

chit按:有人傳來一文章,原文為簡筆字,道是在網上見的。不見作者姓名。
我很想知道──作者是誰?

· 關於劉秉忠
對於劉秉忠的瞭解,我主要來自於《儒僧傳說》以及《元史——劉秉忠傳》、還有秉忠的詩詞,主要來源是其《藏春集》。其中,最為可信的,應該是《元史》。
我來簡單的寫一下吧!一直以來,在漢族知識份子的眼中,相信劉秉忠絕對不是同道,他幫助忽必烈平定天下,入主中原,他或許就是在那些以中原為正統的知識份子心中的“漢奸”,可是,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這樣的一件事情,當大勢無法遏制的時候,我們是因勢利導,還是逆天而行?
那些逆天而行的人,往往被後世稱為英雄,被人敬仰著,即使不是英雄,也是義士。他們在歷史的洪流面前,做著無畏的掙扎,最後的結果,是犧牲了自己,可是卻沒有阻止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景的出現。
可是這些逆天而行的人真的如此偉大麼?風虎雲龍純偶然,欺人青史話連篇。江山代有英雄出,各苦生民數十年!這就是對這些英雄的最真的書寫吧,或許有人會說,他們是為了理想而戰,抒發出了民族的氣節,從長遠來看,他們的行為還是值得肯定的,可是,我要說,對於一個人是否是英雄的評價,並不是他們對於歷史有什麼影響,而是對於同時代的人,能否帶來所謂的真正的安生!
由此來看,如同秉忠這樣的因勢利導的漢族知識份子的行為,才是真正值得肯定的,正如在儒僧傳說中,劉秉忠那一番言論“以儒道束縛蒙古鐵蹄”“以儒心問儒,以儒心正儒”。在蒙古的鐵蹄踏遍中原的同時,他以儒學征服了蒙古的思想,使得蒙古的皇帝在至聖先師面前,只能謙卑的低下頭。在這裏,我大概要插敍一段關於儒學的東西,其實,一直以來,人民對於儒學有著實在太深刻的誤解,可是,事實絕非如此,如果你用心讀一下儒學的典籍,你就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儒道。儒學是一種相當好的學說,它總結了歷史、人心的規律,對於治國是有著莫大益處的,裏面的道理,對於做人,處事是相當有指導作用的。如果大家真的用心去閱讀一下《論語》,當然,是在老師的指導之下,因為現在的儒學典籍以我輩的知識積累,想要讀明白已經很困難了,你會發現,這本書中所傳達的知識,早已經滲入我們民族的血液之中。即使是後期的程朱理學,也決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樣,其中的某些思想,是值得我們學習的。
我們回來依舊說劉秉忠,他修于儒、成於道、皈於佛,又稱藏春真人、子聰和尚,初名劉侃,有一弟弟劉恕,也就是劉秉恕,兩人都對元王朝作出了相當的貢獻,並且都終於職位,秉忠享年五十有九,其弟享年六十。
至於他是否有珍情這樣一個紅顏知己,我就不清楚了,因為珍情只是出現於《儒僧傳說》,而《元史——劉秉忠傳》並沒有提到,只是提到了劉秉忠的妻子竇氏,史書贊曰:有婦德、識大體!而我在其《藏春集》中,有首詩,叫做《寄全一庵主》,而在小說中,全一庵主就是珍情,因其經歷了人生太多的大起大落,所以便入了道門,可是她一心希望同子聰共結連理,好奇怪的情侶,是吧,一對相親相愛的和尚同道士。而在《藏春集》中,有大量的詩詞是描寫男子對於女子的相思,想必,歷史上真的存在珍情這樣一個人物吧!由此,我對於竇氏的命運是相當的同情的,嫁給了一個根本不愛自己的人,卻要強顏歡笑,包辦婚姻害死人啊!
秉忠在輔佐忽必烈的時候,選拔賢才,幫助忽必烈爭奪王位,修定禮法,依據傳統的儒家理論,修建宮殿,可以說,他是元王朝統治的奠基人。他一生命途坎坷,經歷了無數的大起大落,尤其是於感情上,顯得頗為無力!
而他的死亡,則也是一段傳奇,他於自己的佛室中,臨死之前,撫琴高歌,天明乃休,直到僕人進去,見其坐在蒲團之上,以為其睡著了,許久才發現,秉忠已然坐化,享年五十有九!
而珍情的命運我也交代一下,上面的那份信是我虛構的,我古文功底還是不好,寫成這樣,已經是殫精竭慮了,算是我對於珍情的追思吧,她在一次去見劉秉忠的時候,遇到忽必烈有危險,為了救忽必烈,為箭所傷,由於無法救護,最終死亡,大概是在四十左右,其實,那時秉忠已然基本完成三件大事,兩人本可結合,無奈造化弄人!
珍情原名完顏珍情,乃金大將完顏仲德之女,有一同胞兄弟,全名完顏伯誠,乃秉忠少時好友!在秉忠逝去後,忽必烈悲痛無以復加,為秉忠出喪,封賜,可是,斯人已逝,再多的封賜還有什麼意義呢?元帝國的後繼君主們,對於秉忠也是憧憬有加,也在不同時期封賜了不少榮耀的光環,而我看來,真正令秉忠欣慰的,就是元帝國已然為儒學征服,天下得以安康,我用宋儒張載的橫渠四句來評價秉忠,是很妥帖的!
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!

Wednesday, December 24, 2008

這本書

這本書?
不寫完整的書名,只想說說兩年多以前讀過、到今天仍然喜歡的相干事。

有一回,評某獎的委員會,送來一堆書。
攤放在桌子上。好漂亮的封面、好燦目的色彩、好撩人的內容…
有位名叫陳皮的女孩,用圖片和文字,拉著讀者跳進了鼓著泡泡的溫泉。

香港女孩,思想和行動總比男孩子來得乾脆來得決絶。
決定了一件事,做起來就沒有猶豫沒有畏縮。
獨自決定、獨自安排旅程、獨自上路…獨自別用心思度過的308天。

我喜歡這本書。
那時,曾對好幾位朋友說,想學慧黠一點?那就看看這本書罷。

日前,跟一位出版社的編輯茶聚,聊起了兩本書。
一本素材迷人、內容空洞;我倆感覺中的遺憾也相同。
一本便是陳皮的大作。
她說,啊陳皮的這本書!我也看過──這本書開創了旅遊書的新方向,數度再版,厲害!

我想,一本「厲害」的書,作者的個性本心與思想舉止,當比過程更動人。
要不,那本素材難得的書,怎麼會被我倆同時認作「空洞」!

Saturday, December 20, 2008

背後有座山

志洲,電話中的坦率和許諾,令我震驚。
像小鳥與樹枝、花粉與風、雨水與種子…
「緣」的扣結無形,不需要電波。一切自然又自然。
這也是我的思想、我萬般無忌的注腳。

甚麼是生命?
生是來到人間,命是不由自主地活著的過程。
唯一可以在「不由自主」中舒展被束縳的身心,只是那個「活」字。
人,要哪樣──活?
這才是貫穿一輩子的選擇。

選擇,其實太過殘忍、太能凸顯本性中的無奈。
一旦入彀,便傷感地回到「宿命」中的不由自主。
如亨利米勒所言:(母親)子宮裏那麼溫暧、那麼安全,一切都免費,我為甚麼要出來?
既然出生無法選擇、命運難以把握,倒不妨在那個「活」字上用用智慧。

好多「成功人士」宣稱自己「活得有滋有味」,不過是標榜自己聰明過人。
他們不會把束縳自己的林林種種示人。所以他們「成功」。

我不夠聰明。我不要成功。我憎恨選擇。
所以我跟你說,無法剪除身上的藤蔓,我感覺哀傷。
所以我只能孤獨地飄泊人寰。
我只會在「活」的過程中,自然又自然地飄泊、獨樂飄泊。不理嗔和怨。
這也是我的宿命罷。

我真的好感激你的那番話。
我會記住,螞蟻的背後有座山。

Thursday, December 18, 2008

廣告

廣告四方八面的好友--
我的電郵信箱終於運作正常、可收可寄了!
不過,聯絡資料全失...救不出來,令人惆悵。
只得請各位按一下我那有free的電郵址,傳一箋過來。
咱們便可以重新互通、說悄悄話!

Wednesday, December 17, 2008

等待

不能用電郵件與人往來,但可以上網,半開心 。
我靜靜地等待好運道的降臨。

電影裏有兩個女人。
一個在冷寂的山洞裏等待。
火熄滅了,她在一本書上摸索寫字:我在這裏等待……黑暗的一天有多長?
一個流著淚說:我是個不祥的女人。愛我的人都──

等待。不祥。
居然都是女人。
真有點驚心。

美曾寫過,有個女人,用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,等待一個男人。
我想,對於心甘情願地等的女人來說,她不會問54年的日子有多長,一天和半個世紀沒分別。
甚至「如果今生不能跟你在一起,那我等下一世」,都是一樣。

等待,只是信念的一握。
與身邊人無尤,與時間長短無關。

Sunday, December 14, 2008

沮喪滿懷

直到今天,我才明白,自己再無能,也是個依賴電腦的「現代人」。
一番苦笑──現代人!
做現代人的甜頭還沒嚐到,苦頭已接二連三相襲──當電腦出現毛病,便感覺到日子不那麼正常、身邊的麻煩事開始增多、與眾人的聯絡也不那麼暢順(能收不能寄)了。
咬牙買了部新的,郤因香港電訊和歐洲網站的線路暫未找到溝通的渠道,往來郵件由不暢順變成中斷,又要找人相幫…

這頭的「往來中斷」尚未弄妥,那端的舊電腦又完全停止工作!
屏幕在我眼前一片漆黑。麻木與渾噩在我的大腦閃替。
有人在一側提醒我:快找人「救資料」…
啊,救資料──這才發現,我已失去親朋好友的全部聯絡資料。

失去了全部聯絡資料、受苦受難的一週過去了;昨晚,美和偉在我的小房間裏又忙碌到午夜。
終於可以上網了。
滿以為可以回到郵件(可收不可寄的)「不暢順」狀態,今日打開新電腦,郤見它又頑固地不收又不寄!

沮喪滿懷,能向誰訴?

Tuesday, December 9, 2008

我的幸運

電腦壞了(才用了三年啊),一大堆人為我著急。
為了上網,急急買了部新的。
又有人代我找師傅王幫我修理舊的...
經過修理過的舊的,依然半妥──郵箱老是按不出來,風扇嗚嗚聲,已預訂零件替換。
我仍然不能跟人通郵。
但看到了美的<情書>。
窗外的風有些涼,但我的心好暖。

日子過得好快,十年有多了。
一位戴著軟檐帽的女孩,眼睛好大,不太合群。把她畫的「北京」給我看。
炭筆速寫,我看見了她的靈慧。
後來她寫稿……其中有篇<母親>,最後一句是:只要一個抱。
不可能實現的願望──祈望母親抱一抱自己的女孩!我潸然有淚。
我哪能不愛她?

她比任何人都渴望安穩。她需要一個家。
我一直希望有個真心呵愛她的懷抱,能給她溫暖,給她「家」的感覺。
即使不是我暗自冀望的那個樣子、不如我想像的那麼多,但只要她覺得好,那就是「好」了。
因為,她的寂寞不僅是孤身闖天涯;而是她的每一點成功,都盼望能夠有人分享。

分享。
分享來自互信。互信畢竟不易。

我非常懂得,能夠分享小朋友們的喜和憂,是我的幸運。
而且,這份幸運並非人人都可以擁有,我當然會更加珍愛你們。